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六盘水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论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
六盘水市,这座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遐迩,但也曾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不断深入,六盘水市深刻认识到,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赢得金山银山,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生态环境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工作,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六盘水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工程。
为确保此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六盘水创新性实施了生态环境排查领导包保制度,构建起市、县、乡生态环境排查整治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形成了上下一心、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分层分级压实责任,市级领导亲自挂帅,深入一线指导督办;县级领导亲力亲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乡镇街道末端发力,充分发挥“前哨”和“探头”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织密全覆盖、无死角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网。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方式,不仅确保了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更激发了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立行立改、全力推动解决督察反馈问题。照单全收督察反馈,矢志遵循问题导向原则,精心细化整改措施,实现整改流程无缝对接,挖掘深层次原因,确保反馈问题逐一销号,直至清仓见底。2021年至2023年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共40个,已整改完成39个,按序时推进1个。2024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32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5个,按序时推进17个。2021年,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六盘水市的115件信访件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六盘水市41件信访件办结率100%。2024年,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六盘水市的138件信访件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六盘水市80件信访办结率达97.7%。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亿元用于推进空气和水体净化、土壤修复、绿化造林以及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多项关键环境治理改造项目。
对标对表、全面排查整治严防问题反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切实做到排改到位、长久见效。2024年,全市共出动监管人员12213人次,排查企业及点位2941家次(一般问题3761个,突出问题359个);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立行立改、真抓实干,整改完成排查问题3761个,整改完成率达到了91.3%。2021年至2024年,查办一般程序环境违法案件368件罚款4178.19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拘留17件,移送涉嫌犯罪5件。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实施绿色能源战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强工业源整治,严控排放标准;科技赋能监测,减少尾气污染;植树造林扩大绿地,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实施大气监测预警,快速响应可能出现污染天气。2024年,已启动城市空气质量应急响应6次,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8.4%,PM2.5浓度18.3微克/立方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今年春节期间市中心城区未发生污染天气,全省9个市州中心城市唯一。2024年5月,六盘水市获批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水体质量全面提升。加大对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实施河流湖泊综合治理,完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厂新建与提标改造工程。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22个省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100%(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7个重要湖(库)水质类别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中心城区3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4个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多米体育app
土壤污染防治取得突破。通过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及风险管控体系,对受污染耕地实施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效防控了土壤污染风险,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3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4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中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加油站油罐防渗改造完成率100%。
工业污染防治提速升级。强化智能监管、绿色工艺升级、循环经济构建、提高排放标准、政企合作创新,多措并举促升级,推广低排放生产工艺。全市70%的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已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污染物减排和碳排放控制目标,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0.2825万吨、0.163万吨、0.271万吨、0.059万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18%;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体系,促使COD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30%和25%;推行“绿色工厂”认证,激励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目前已有15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构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中心,实现园区内废水统一收集与高标准净化,回用率提升至80%以上。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得到加强。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监管监测网络。安装高清视频监控与在线小时不间断监控;整合自然资源、环保、能源、水务、工信、气象等多部门数据,创新构建环保信息资源共享;环境污染投诉处理率达100%;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至95%以上;推广“互联网+监管”模式移动执法APP办案平台,大大提升执法效率。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多措并举推进“绿盾”行动计划、提升森林覆盖率、开展湿地与矿山修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1年以来,“绿盾”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率达到95.2%;新增造林48186.6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2%;将852个湿地地块、8175.313公顷湿地纳入保护管理范围,湿地保护率达到66.88%;26个历史遗留矿山共计31.98公顷损毁土地得到有效恢复。
公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以迎接中央第三轮环保督察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新格局。以“五进”(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为核心宣传策略,深度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普及生态环境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真切实感的“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载体,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动力,激发政民互动热潮,塑造政府领航、部门合奏、全民共创的六盘水式环境治理新模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制,指明了未来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治理能力;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拓展环境经济发展新空间。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也为六盘水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开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与幸福六盘水建设新画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