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意味着什么?如果往小了说,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往大了说,钢铁就是国家的命脉,是关系着国防安全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对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说,无法生产钢铁是无法想像的。但是现在,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五常之一的大英帝国现在就要落入这种尴尬无比的境地。
据英国钢铁公司(British Steel)近日宣布,该公司计划最早在今年6月关闭其位于斯肯索普(Scunthorpe)的两座高炉,若此计划实施,这将标志着英国持续150余年的钢铁生产历史或将终结。英国也将彻底失去原钢(virgin steel)生产能力,该工厂约2700个工作岗位面临裁撤。
英国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也是有着说不出的苦衷。在欧洲,由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这两者都有着强大的能量,不仅支持者众多,还在政治层面早早就被塑造成为“政治正确”方面的压力。多米体育任何敢于反对环保和动保的政客和企业都会被批斗的体无完肤,乖乖认输滚蛋。但是这样一来,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过度强调环保和动保,必然会给企业和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甚至造成严重的伤害。
就以钢铁行业为例,从环保的角度看,高炉炼钢确实影响环境,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碳排放)就算用了最新的净化设备和科技,也完全无法避免。在环保志愿者长期的抗议和行动后,欧洲各国纷纷出台严厉的环保政策,凡是钢铁企业必须支付高昂的环保成本,而众多钢铁企业也在加快进行绿色转型,如塔塔钢铁、安赛乐米塔尔及奥钢联等公司纷纷宣布关闭高炉,转而采用电弧炉炼钢,其核心目标就是旨在应对减碳压力和成本上升。英国钢铁公司宣布关闭斯肯索普厂的最后两座高炉,其实也是为了转型,计划用电弧炉炼钢替代年产70万吨的焦化厂和四座高炉的生产。
使用电炉炼钢确实好处多多,相较于传统高炉炼钢,它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更好的环保性能。也符合英国政府的环保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向,肯定能推动行业可持续性发展。但是这中间也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而电弧炉炼铁的原料是回收废料(也就是废钢)。一旦英国钢厂转型完成,可能会导致国家失去原材料生产钢铁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后的英国再想通过铁矿石来炼钢是不可能了,它只能回收废钢来进行生产。那么一旦废钢供应不上,该怎么办呢?
高炉转电炉,是一种绿色转型。但是,站在整个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讲,用电炉炼钢也不代表要抛弃高炉。放弃原材料炼钢,对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而言,是一种退化和极大的不负责任。我们不知道英国政府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居然允许英国钢铁关闭最后的两座高炉,放弃原材料炼钢的最后一丝希望。就算高炉炼钢在成本和销售以及环保等各方面都面临问题,但是你也不能因为环保压力,就把自己的原材料炼钢的能力给放弃了啊!
英国的环保人士倒是高兴了,欢欣鼓舞,觉得高炉这个污染源终于不再影响英伦三岛的气候,空气肯定会变好了,地球也变好了。但是这些热衷于和抗议的环保人士肯定没想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英国以后就没有生产粗钢(原钢)的能力了哦!以后英国的军工、基建需要的大量钢铁,仅靠本国的电炉炼钢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毕竟废钢的产量就那么多),那可就得依靠中国和印度这些外资企业了。还有一个麻烦就是,高炉炼钢的产业倒了,其他相关行业也会跟着完蛋。比如炼铁、焦化、耐火材料这些产业都会受影响。2700个钢铁工人失业,这只是开始。虽说现在高炉炼钢不算啥高新技术,但是要培养这么一批技术人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有哪一天,英国人又开始后悔了,再想重新培养这么一批人,那也是个烦。
环保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度强调环保,就是一件坏事了。英国钢铁明显就是在环保的巨大压力之下,选择了放弃高炉炼钢的最后阵地,进行绿色转型。然而依赖外国钢铁公司的钢铁供应,肯定会影响国防工业的生产设施,导致国防工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同样的道理,自己没有原钢的生产能力,以后废钢原料又缺乏,再遇上某种突发事件(比如俄乌战争),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开出天价,自己却完全没得选择,只能捏着鼻子接受的时候,那时候英国人肯定会追悔莫及。
英国曾经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如今却又成为第一个失去原钢生产能力的发达国家。除了感叹造化弄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